半岛官网针对景观设计国外著名的园艺指南曾这样指出:景观设计就是将有关人为创造活动和自然要素有机统一融合设计的艺术科学。是将自然界的资源,如泥土、砂石、水、植物等通过人工加工或构造的方式为人们创造出满足生活活动中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伴随着社会物质和精神建设的不断发展,当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景观环境的重要作用,相应地对城市公园景观环境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对有关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公园景观设计者应全方位、多层地对公园景观在城市中的功能作用进行深入了解,从人文角度、人性化角度入手,对城市公园景观建设或改造进行设计方案的分析和研究,尽可能地使公园景观设计达到既能给城市居民带来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陶冶市民的情操,缓解精神压力的目的,又能通过构建多层次,多结构的园林景观作品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所以,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要将人同设计作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融入设计活动中,以最大化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只有达到人、景观的二者的和谐统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作品才称得上是人性化的作品。才能是人、景观、环境达到平衡和谐统一发展。
2.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做到“人化”与“物化”的统一人类设计是体现一定时期人们对审美、道德、历史文化以及伦理情感因素的行为活动。唯物主义论称之为物的人化或者是造物的人化。但人类的意识、情感和文化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来体现,而人类设计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人类精神的表达,这可称之为人类精神的物化或者是人的物化,物化和人化构成了人与设计作品的互相联系的关系,物化和人化是统一结合体,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4]我们从这个层面也应该明白设计中的人性化是人类自身就拥有的特质,而不是空穴来风。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只是将人化和物化有机相融合,达到人与物融为一体的过程,即所讲的人性化景观设计过程。古时也有天人合一之说,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的理念,达到人与景观统一的效果。2.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广大的市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园景观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特征的,人性化的满足人们需求的设计作品。如果景观设计过程中未将人性化理念作为设计思路,而是沿着传统的公园景观设计理念和方式进行设计,过多的束缚思想将难以给人们打造具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的公园景观作品,难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换句话说,这样的设计作品只不过是现代城市建筑中的摆设品而已,毫无实际作用。此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严格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设计内容,比如,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尽可能地在城市公园的构造物中少设带有尖锐棱角的景观物体,台阶高程尽可能地低,这样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为老人和儿童着想,使每一位使用者人身安全都有保证。这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关键要求,如果做不到这点,即使公园景观装点的华丽无比,也谈不上人性化设计。2.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传承城市公园景观具有地域性特征,也就是说不同区域的人文风情、生活习惯和不同对城市公园景观的要求不同;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作为设计者应充分认识到地域文脉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区域城市的公园景观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将各个地域的文脉得以体现和传承。具体分析,作为公园景观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人们普遍对事物的认知存在相似性,历史遗留下的建筑或者其他事物能引发他们相似的情感共鸣,勾起他们相同的回忆,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将多数人认同的景观事物融合到设计作品中。第二,在景观设计中应深度发掘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将最具该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元素融合到设计中,使设计作品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和唯一新,将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公园景观使用者享用者因处于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景观环境中倍感自豪和荣耀,提高使用者对公园景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只有深刻认识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将最有地域特征的体现城市文化底蕴的元素深挖出来并融合到设计中,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精品。2.4“绿色”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随着人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意识的不断提高,作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者应将“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融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坚持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达到设计出的城市公园景观作品既能满足当代人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需求造成影响的效果,使人、环境及社会的发展达到和谐统一。
艺术、景观、建筑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三者虽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由于知识体系不同,设计师们接受的训练不同,三者呈现出的作品仍然存在差异。本文将从设计过程到最后作品的呈现来展现出三种艺术的差异,以及对于它们产生的思考。
在同样的场地条件,同样的材料要求下,在学生建造活动中半岛官网,3种不同的作品对场地不同的理解展现出了很大的区别。在“东南大学三校联合学生建造”活动中,不同学科的参与,呈现出了3种风格迥异的作品,分别体现出了大地艺术、景观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的特色。大地艺术的作品充满视觉冲击力,结构自由随性。景观设计作品与场地有很大的关联性,和场地对话。建筑设计的作品很完整,自成体系,结构完整。
大地艺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晚期,引导人们关注自然,注重生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大地艺术通常都是宏大壮观的,让人发自肺腑的感到对大自然的崇拜、敬畏。大地艺术的创作主要受到艺术的影响,和许多艺术创作一样,支配创作者的是激情、灵感。在实际建造中,区别于建筑学科学生严谨有控制性的设计建造,它的设计及建造过程是自由的。甚至没有完全的图纸,就在一次次的手动实验和调整中落成。
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设计体现了人对自然的认知,用自己的审美,针对自己的需求,将自然材料作为要素,营造出适合人类活动的环境。同时,在建筑和环境中,景观还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协调两者,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建造中,景观学科的学生作品也充分体现出了这种特征。在和环境的交流对话上,景观学科学生的作品最突出。即使在一个小构筑物中也体现了人对自然地改造,希望人们的活动可以通过放置的构筑物产生改变,有意识地引导人的活动。同时也体现了它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中起到的作用。在山间的小路上放置了这个作品,使路的视觉效果没有那么强烈突兀,非常柔和地缓解了路与绿色植被的冲突,通过设计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建筑的产生体现了人和自然的斗争。为了对抗寒风、雨水,人们必须搭围合的构筑物来保暖,久而久之,不同形状、不同材料地综合使用丰富了构筑物的造型,建筑诞生了。建筑在这三者之中无疑是体量感,造型感最能得到体现的。建造中,建筑学科学生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设计过程中十分严谨,对节点、结构的研究思考非常透彻。在建造过程中,也是充满了控制力,每一个步骤都是在人的控制掌控之下,一步一步将构筑物呈现。在最后的成品中,它的结构最为完整,自成一体系。让人觉得无论放置在什么环境中都可以,没有和环境发生过多联系。它向我们展示的主要是结构的美感,设计的控制力。
随着人们居住观念和住房需求的变化。当前的消费者在购房时除了考虑住房的地理位置、房屋户型、建筑质量等要素外,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小区及周边的景观环境上,甚至把其作为选房的第一要素。在此大形势之下,房地产开发商也越发的重视园林景观的建设和投入,同时开发商也往往对项目有强烈的主观意愿,以期园林景观独具特色,使之成为营销的重要卖点。已经超出了传统园林、园艺、造景等设计理念的范畴,成为一个涉及建筑学、植物学、建筑美学等领域的综合学科。应当倡导在设计过程中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处理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从规划设计入手,求得景观艺术性、生态环保、成本与利润、文化与社会效应的平衡点。让设计出的小区景观既美观实用、又舒适环保,在适合人居住的前提下,保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日趋完善的景观环境。园林景观建设时应该以一种理智的方式对待自然和人文的环境,它不但能够确保我们自己一个平衡、健康的生活环境,而且能够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一个正常、健康和完整的生活环境。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够仅仅考虑目前的短期利益,而且还要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能够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自然、人文环境。在那个环境条件下,我们的后代能够拥有永远与我们同样生活质量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甚至能够拥有比以前更好的生活质量。
景观主题应切合实际需求。给消费者一个什么样的家,是开发商也是景观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少楼盘为了美观效果而大量复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建筑外貌:色彩鲜艳而厚重。殊不知,与欧美“大寒小热”不同的是,东营的气候特征是“热冷均衡”,因此过于追求那些早期欧美风格,不仅造成楼盘建筑缺乏民族与地方特色,无法使楼盘与外部环境相协调,显得与城市风格“格格不入”,更造成能耗增加,使楼盘环保工作的开展陷入困局。在此基调的影响下,开发商往往会要求设计师设计类似,东南亚热带风情、巴厘岛园林、法式风情、地中海景观、帝王景观等异域风情的特色景观。当然之也是房地产商业化时代下的不可避免的现象。然而这样的园林景观主题在少数几个成功个案过后,往往不可避免的引起了开发商和设计师的抄袭之风,孕育和复制出了一个个的“孪生兄弟”。这些所谓的异域风情在短暂的视觉冲击过后,是否真的能给消费者带来真实的环境享受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居住区有别于公园,主要功能是居住,而不是观赏。因而在提出设计设想和主题的时候更应注重景观的实用性,提出一些更容易亲近、为消费者接近的主题。不要盲目的设计异域风情,应该更多考虑实用主义的简约、大众风格的园林景观反而更为消费者接受。信息时代带来设计趋同的必然。信息时代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各类景观设计精品选接踵出版,景观设计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成功作品的学习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产生“特色危机”,这同时也是建筑界所面临的问题。要避免“特色危机”,景观设计师必须保持清醒的意识,对所处的环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并融入设计。简言之,设计要有自己的思想,才有灵魂,才具备个性。
为了长远的生存和发展,我们需要保护自然生态,过度开发和不适当开发都会破坏环境,现在有些居住小区在建设之初,一般只是初步考察一下地形就将地推平,然后在平地上建设、绿化。这样完全破坏了当地的原始风貌。在小区建设之初,应该充分考察其现状。在建设时应该对其当地的自然遗迹、古树名木进行适当的保护及利用。因为自然遗迹、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象征、是文化的积淀,在有意识的保护之下能够体现一个小区的文化气息,展现居民小区的特色,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要倾向于保护和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和优势,我们的设计不是简单地复制自然山水,而是建立在多专业的研究基础上,将每一个项目的设计都建立在深度研究和发掘之中,使整个环境获得可持续发展。
生态住宅的提出是许多楼盘都打出的卖点,但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态住宅,生态住宅的标准又是什么,这都是需要澄清的概念,而不能仅停留在文字上。建筑方面,从材料的应用、自然能源的利用到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理都应是“生态”表达的范围;园林环境方面,单方面追求绿地率、绿化率能否真正的改善居住空间的生态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期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资源枯竭和环境危机,如何营建宜居、环保、美丽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已经成为环境领域的战略性问题。片面追求“档次”,设计以贵为美,作品上“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但现在的“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高档,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尤其表现在广场、住宅小区和别墅。决策者、投资者常常标榜建筑装修用料是从国外进口、是如此豪华考究等。而不考虑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以及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景观设计要追求美观,更要追求生态效益,在建筑用料的选择上应考虑再生性、本土化、易得性等特点。其生产和使用过程对环境影响要最小,不要以贵为美、以贵为好。需要上档次和创作精品的景观毕竟不多,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这样更有利于整体项目的投入于效益的平衡性,更有利于房地产项目的良性发展。
“只见绿化不见荫是目前很多住宅小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花大笔钱搬来极具艺术价值的树种,赚得了宣传噱头并将巨大的成本转嫁到购房者身上,却并未带来真正的实用性。
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在我国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而今又作为一种思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大大小小的景观作品在城市中不断涌现,虽有不少设计比较适合现代人游憩,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生态性,但我觉得还是缺少文化内涵,缺少园林意境。能引起人们的思绪变化或联想美的景观不多。
真正的现代景观设计是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景观作品,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一定要融合当地文化和历史以及运用园林文学,比如:借鉴诗文,来创造园林意境;引用传说,来加深文化内涵;题名题联,来赋于诗情画意。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本色,达到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作为中国人,更要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风俗民情,更好地创造出中国人喜好的生活环境和空间。同时,还要注意到绿色住区环境文化构成的丰富性、延续性与多元性,以赋予绿色住区环境中单体建筑、建筑组群、公共设施、绿化环境小品能具有高层次的文化品位与特色。
目前,大多数居住区环境设计简直无视人的需求,开发商是“罪魁祸首”,景观设计师成了“帮凶”。为了满足30%的绿地率要求,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要么用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要么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其商业目的。不可否认,绿化在楼盘环保建设中举足轻重,但问题在于,绿化并不是楼盘环保的惟一指标,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其还不是楼盘环保建设的最好指标,仅仅就楼盘物化指标而言,楼盘小区内空气质素负离子浓度、噪音等相对而言较绿化更为重要。楼盘环保建设除了草坪绿化、园林景观甚至空气质素负离子浓度等物化指标外,还有“人文指标”,楼盘推行环保健康工作还需要楼盘发展商有意识地倡导引导并营造楼盘社区环保健康氛围,提高楼盘小区所有业主住户的环保健康意识,并引导广大业主自觉地投身楼盘环保健康建设,否则,楼盘不仅难以推行环保健康建设,更无法保证“可持续发展”之要求,而这一点对东营楼盘环保建设而言,才是最根本也是最为重要的。
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人类居住的空间,也是住区文化的凝聚地与承载点。因此在绿色居住区环境的规划设计中要认识到文化特征对于住区居民健康高尚情操培育的重要性,而营造绿色居住区环境的文化氛围,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在绿色居住区环境中设置较高水准的文化教育设施,这是赋予住区社会效应的物质基础。
每一块土地都有其文化氛围,尤其是作为悠久民族文化熏陶下的内蒙古地区。培养本土景观环境设计人才的侧重点应该是如何让学生学会搜寻设计元素,尤其是民族地域性的设计元素,能够追索该基址的文化起源,并结合环境的具体物质形式,得出可行的方案并感受民族文化,以景观环境设计的方式表达民族精神。作为内蒙古设计人才重要的培养院校,学院在景观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强调将本土的民族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将民族文化作为学生训练实践的教学媒介,从而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真正的”观察,将传统民族文化提炼再创作。
内蒙古地区民族众多,文明足迹源远流长,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并形成了包括语言、、自然崇拜、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舞蹈、节目、服饰、建筑、手工艺、礼仪习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等在内的民族文化。这些内容有的在不同民族是相近或相似的,有些则相去甚远。即便是同一民族因为部落不同或居住地不同在许多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民族文化由此更显丰富多彩。在实际的教学环境模拟中,追索基址的文化起源比较缺乏操作性的部分。任何文化都是在发展吸收融汇中成长起来,并不存在单独意义上的独立文化。追索基址的文化起源也是通过对周边区域周边市县的文化调查而得出的。并不局限于周边的区域,可以扩展至整个地区。内蒙古地区的地域环境较大,通常会分为东部区、西部区来探讨。不论是民族文化起源或是各种民族文化习俗、特征都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实际的追索起源过程中可以先从基址到周边到区域逐渐扩大范围,从而丰富景观环境设计的民族元素,创新民族特色。
景观环境设计较规划设计而言,范围相对较小,并且更多的是探讨铺装、景观墙、树池、座椅等细小的物质元素。不论是怎样宏观的规模,规划设计都会落实到每一条道路的铺装、每一个座椅的形式、每一个路灯的放置等细致的工作。这就是景观环境设计的存在的真实意义,即让每一个人在环境中都能切身感受到细微环节。文化特征尤其是民族文化元素如何运用到设计中,是民族区域景观环境设计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因此,搜寻环境的文化特性,准确把握环境中的物质形式,包括:铺装、路灯、树木、建筑、材料、颜色、构件等。这些具体的物质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表达周围环境的文化特性。例如蒙古包、木质网围栏、草原长河、疏林草地、蓝天白云、勒勒车、蒙古包格栅等内蒙古少数民族本土元素。当然除了搜寻来自环境的物质形式之外,还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观察搜寻更多方面的形式。内蒙古地区主要的文化形式为蒙元文化,蒙古族文字、蒙古族历史书籍、考古文献、长调、呼麦、诗歌、壁画,甚至是民族器皿、铺设、蒙古族服饰、婚礼习俗都可以作为设计灵感形式的来源,都应该被观察重视。
对于民族区域的景观环境表达,最为理想的的设计就是让人置于该环境中体会到场所精神,感受到民族精神,并与之交流。例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成吉思汗广场,在广场的最西端也是广场序列的开端,矗立着一尊成吉思汗征战的雕塑,不需要更多的语言表达,就已经将主题、氛围甚至于精神烘托了出来。在每一个抬头仰望的人心中升腾起对这位可汗的崇拜之情。情绪的感召力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能力,它能够使置身环境中的人产生共同的情绪感受,从而有共同的精神寄托,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能够运用合适的元素表达出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授具体的设计方法、表达方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内心中对于起源环境、熟悉环境、具体环境等真实的民族文化传承的关怀、关注和思考。为了尽早的使学生养成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关注,并有足够的思考期,应该尽早的将民族文化传承的课题设定在环境艺术教学过程中。
民族元素的应用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是较为困难教授的部分,每一个学生的民族情绪不同,感受力也不同,需要教师悉心的观察和引导。在初期教学中可以适当的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物质形式,让学生提炼可以使用的部分作为元素保留在自己的设计库中,方便以后在实际案例中运用。同时引导学生感受周边的民族氛围,记录身边的民族物质形式,追索民族元素的来源,从而提升民族文化元素的运用技巧,提升民族文化感受力,真正设计出可彰显民族文化精神的作品。
[1]柏欣.文化认同视域下的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培育问题思考[J].工程技术研究,2017(4):231-233.
[2]葛新.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沈阳建筑大学,2014.
[3]孙婧.民族类院校校园景观空间特色的营造与探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景观设计是解决如何直接为人类提供美好户外空间环境的问题,主要领域:①传统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实践,包括公园设计、居住地绿地、校园、企业园区等附属绿地设计、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城市溪水区、广场、街道景观设计等;③城市环境艺术理论和实践。这是一个以“设计”、“空间”、“户外环境”为“核心空间”的兼具艺术天性和科学理性的学科。不难看出,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文化及生态环境将是必然的趋势。
纵观现阶段的景观设计,感觉设计市场混乱,同时,社会对该行业的认知心态不一,开发商更多地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专业知识、审美眼光,而管理部门过多的行政干预往往使优秀作品难一脱颖而出。
据资料介绍,至2006年底,我国高职高专有景观设计相关专业的有470个,拥有本科专业的院校109所,但专业教育方式上混乱,目前开设此专业的大多集中在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植物配置),城建院校的景观系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而从目前景观设计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所以景观设计专业应明确和完善教育体制和专业设置,使之与国际接轨,培养具备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
一个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等,往往把“形”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常常忽略“以人为本”而追求其形式的美。如某市分车带上看到的铁丝网的景观,这类军事上的构筑手法被用到现代城市景观来,常常刺痛了广大市民的心,城市景观对人性的关怀可以说剥夺殆尽。
再如居住区环境设计无视人的需求。为了满足30%绿地要求,常常在苗圃上简单地种上树,周边再用高绿篱一围进而达到防护的目的;档次高一点的小区,绿地大了,植物配置和环境设计好像是有模有样了,但试问:到哪里去找一块儿童嬉戏玩耍的场地?老年人被迫与一对情侣坐在一起,等等。
造成如此局面原因:①决策人或业主往往将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创新;②设计单位为了追求方案通过率,千方百计地了解业主的意图,迎合他们的思路求得方案通过,追求利益最大化;③大众的反应麻木,对真正成功的作品缺乏评判力;④高付出低回报使景观设计成为一种高尚而卑微的职业,一般项目的景观工程作为建筑的配置工程,造价及设计费用被控制在较低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模仿他人之作便不足为奇了。
目前,景观工程施工图内容及深度在全国尚无统一标准,有的参照建筑或其他市政行业出图标准,有的参照地方的风景园林设计文件出图标准,施工图深度无法可依。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已于2004年8月23日施行,第3条规定“国家实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景观设计施工图审查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促进工程的顺利进展,有助于减少施工和后续使用的安全事故,从而减少安全责任。
目前,景观设计施工图设计、审查在全国范围内尚无统一的标准,应尽快制定统一的设计深度规定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从制度层面上保障景观设计和审查的相应责任和义务。
目前传统的设计仅仅对基地的用地属性、容积率和绿地率提出了明确的规划设计条件,并作为刚性条件加一监督,但景观设计的内容和细则主管部门却缺乏明确提出指标要求,对公共空间的监管缺乏量化和可操作性的内容,且检查不实、不细,仅仅对绿地而言而定,缺乏对基地整体形态、建筑与环境、景观的协调把关,关注单体效果较多,关注景观细部少之甚少,这是主管部门应充分关注的事情。
国家主张和扶持节能减排,建筑行业是耗能最多,也是产生最多废弃物的产业之一,为了节能能源,做到对自然最小破坏,废物利用至关重要,如渣土、砖块、混凝土块、瓦片等都是园林建设中使用较多部分,如国外的拜斯比公园、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纽约的弗莱士公园等,国内的上海世博公园覆土下大量使用了钢铁厂拆除后产生的建筑钢板。
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必然是设计和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就拿树种配置来讲,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从选苗到现场施工,景观设计师均须亲临指导,至于自然山水园的放样、施工,没有景观设计师的现场把关,更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复杂地形的施工,现场出现问题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置身于现场,更易把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可以说,善于处理现场是一个优秀景观设计师的基本素质之一。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过于多而全,而没有因地制宜的设适合本小区的特色风格的景观。在有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开发商想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园林景观,但是过于追求形式,贪大求全,各种风格的建筑进行拼凑―――欧化的建筑,中国的水榭亭台,突兀的假山,孤立的瀑布,这些不合时宜的建筑,尽管单体上很美,但是生硬的组合在一起,缺乏文化内涵,难以体现整体和谐之美。在一些中小型的小区内部,不考虑小区的实际自然环境,不管多大的项目,都修缮山水景观,盲目的设计山水景观,使得本来就较小的空间被填满,假山突兀,中西结合,水景牵强,不利于交通,阻挡视线,完全失去自然美感和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这样的设计有悖于小区造景的理念。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南方的树木在北方不易生存,不同季节对小区景观的影响等。在有的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大量引用名贵的草木,这给小区景观后期的保养和维护,也带来了不少的负担。水景设置不但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成本,更要考虑后期使用中的各种问题,如:水源是否充足,如何解决积水和控水问题,不同季节的环境变化对景观的影响,水、电等能源的使用等等。如果一味追求卖点,而不考虑后期的使用,比如,由于后期维护不善,造成大面积的水面干涸,反而影响整体美观;水质处理不善,成为蚊虫滋生的场所,甚至形成恶水,反而成为小区使用者的鸡肋,让居民苦不堪言。
在具体的园林设计过程中,因为设计师没有充分考虑小区周边的环境,和所在城市的文化意境,导致小区的园林景观和周边环境不能很好的融洽,具体细节的园林景观设计没有统一的统筹安排,造成园林景观的布局不合理,即浪费了有限的小区资源,也打不到美化环境、服务于民的设计理念。普遍存在造园手法比较单调,使得景致单调枯燥。在园林景致的布局中,忽视当地的气候地理特性,造成植物的配置上忽视季节的变化,造成夏天绿树成荫,冬季满眼苍茫的感觉。
园林景观是一种可以反映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是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动态艺术,这不单单是简单的种种花,养养草,修修亭台楼阁等,这是一种可反映建造者,设计者的一种视野的拓展,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综合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营造出具有意境,具有诗情画意的设计。
小区景观以舒适为宜,其中花卉,绿草等是主要的造景要素。以其特有的色、香、姿、韵、和层次感,装点日常生活,可美化环境,且不仅视觉效果良好,取得最佳的环境效益,而且其价格低廉,可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与风土人情.因此,在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上,应该结合所处地区、地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特点,并且还需要对地区、地域的地貌特征进行充分利用,进而设计出规范、合理且科学的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
设计园林景观最主要的目的是为居民提供便利。居民除了学习与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居住区度过,因此,设计出具有舒适性的园林景观便表显的尤为重要。例如,我国的某江南小区,其园林景观设计便很好地体现了舒适性原则,在设计上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让居民感受到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整体性原则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想要充分体现出来便需要园林景观设计者从整体入手。不但需要对居住区的整体环境进行考虑,还需要在设计上达到和谐统一的标准,以此让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体现出实效性与科学性。多样性原则指的是在植物选取上、风格设计的变化上,都需要展示出多样性,以此呈现出设计上的创新。所以,想要使植物多样性选择得以实现,便需要做好提前保证工作,即保证植物的生长不会受到影响,也要保证植物变化与整体环境特点相符合。
生态性原则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其一,以因地制宜为基础,对居住区的自然条件与地质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在植物选择上,尽量选择经济且适用的,并且让当地的生态结构得到有效保障。其二,对于具有观赏性的外来植物,必须经过利与弊 2 方面的严格考虑,进而做好把关工作,以此防止有害物种侵入。其三,居住区园林景观在设计上,需要贴近自然,并让居民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植物生态要求,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此外,还应考虑到落果少、无飞絮、无刺、无毒、无刺激性的植物。
对于住宅小区内的住户而言,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良好的环境、景观效果是园林设计的根本。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创造各式各样的人工景观,从而让业主可以及时享受优美环境、共享景观环境资源; 同时,还要加强院落空间设计的领域性,利用环境要素对空间层次进行丰富,为生活在小区里的人们提供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空间和场所,从而营造一个安静、温馨以及和谐的居家环境。
城市住宅小区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确保其引导性,使其能够主次分明,便于人、车进出。住宅小区道路宽度设计,一定要方便交通,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安全因素,多采用人、车与道路相互分流的模式。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过程中,尤其是路面铺装宽度和道路应当区分开来,可采用曲线迂回、线性流畅形式将绿地空间合理分割; 通过对城市住宅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设计出风格迥异的园林景观,从而给小区里的居民营造一种多样、别致的感受。住宅小区道路绿化种植、道路绿地设计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其中“线”,即方便通风,对降低噪声、改善小气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半岛官网,而且还可以增加住宅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将住宅区公共、宅旁绿地等,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整体绿化效果。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见,在进行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实际的居住环境,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在满足居住区功能的要求的同时,为人们居民创造一个风景优美的居住环境。
[1]陈元宏. 关于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几点思考[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183.
居住区环境作为城乡绿化环境的一部分,它的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和文化展业的发展水平的高低。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思想状况也不断更新,对居住区的需求环境从最开始的基本需求型,转向了舒适需求型;从最开始的居住小区,转向了居住社区形式;从最开始的居家安身,转向了修身养老方式。
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是一门复杂的边缘性科学,包括建筑学、社会学、园艺学、经济学及哲学等一系列学科。综合来说,就是以人的起居生活规律等基本目标,力图创造美好的生态环保、方便快捷、舒适优美及经济实用的居住条件。通过准确把控居住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分析,设置出景观环境相适应的绿化环境,采用科学的解决办法,使得居住环境更加舒适、特殊。
小区居住景观环境设计首要遵循的原则就是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并且适合人们生活。要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半岛官网,营造良好的小区生态系统而服务。近年来,人们对这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达成共识。大多都希望小区绿化采用乔木或灌木加草坪进行立体化呈现环境的舒适度。其中乔木成为主体设计题材,那是因为乔木本身有绿化空气的功能,尤其是它的造氧、造荫等。灌木在这一方面略逊一筹,改善空气质量的功能差一些。众多乔木建造成的林荫大道、林荫广场不仅是居民室外休憩和观赏的活动场所,还为小区环境建设增添美观及美感。
目前,市场上的园林技术水平各有差异。有的是很多不成功的案例,也有的成了典型的成功的作品或案例。园林艺术并不是简单的花花草草、亭台楼阁等设施随心所欲安放,而是遵从艺术法则的理论要求。目前,存在两类所谓不成功的园林作品,一类是艺术水平较差,需要在艺术水平上加大提高力度;一类是虽然艺术水平高,但是在设计上过分铺张浪费,彰显高贵等现象。成功的小区景观设计,是需要体现人与自然的亲切交流,更要体现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接触和交流。因此,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考虑人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小区景观环境设计除了要在乎对优美的视觉效果展示之外,还要注重经济性、实用性及功能性等特点。小区居住环境不应该过分的在乎对设施设备的奢华,而是应该注重对大自然美与人心灵美的结合。关于实用性考虑的是包括节能、节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倡导节约资源、简单朴实,反对铺张浪费是我国近些年一直提倡的好习惯。在小区居民景观环境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及使用新的材料,使得设计的性价比提升上来。以经济实用性为基准,灵活变通、合理选材,使得设计实施出来的小区居住环境达到安全、便利及自然的效果。
小区居住景观环境规划要兼顾城市广场设计理念、商业圈景观理念及公园景观设计理念等三方面的理念特征。结合三方面的特征,打造属于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小区居民景观环境的享受者都是普通人民群众,在设计理念上要符合人类行为学,体现人文关怀。
在一个建筑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往往对功能等方面很容易理解。但是,景观设计的功能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在一个设计作品成功面世前,设计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风格、形式等问题。试图将最好的设计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而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往往注重理想化的绿化设计,忽略人的需求。比如,设计师为了符合绿化率的要求,减少对其他方面的用地,绿地确实有了,但是却少了人们活动、休憩的地方,缺少了运动场,小孩没有儿童玩具、沙坑等等。
回顾我们社会发展的历程,大都是离开大自然,建造村庄、城镇,直到远离大自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始终没有不渴望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尤其是当今社会背景下,人们更想远离城市的纷扰,城市竞争的压力,向往大自然、绿色的环境。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年轻人的城市生活往往是每天三点一线式生活方式。早晨,匆匆忙忙去上班,路上解决早晨、睡眠的问题;中午面对钢筋混泥土的冰冷城市解决午餐的问题;晚上,有可能会放松一下快节奏的生活,发现面对的也是广场喷泉、车水马龙。而真正享受小区居住景观环境的无非就是老人和孩子。所以,景观的设计要尽量的满足老人和小孩的需求,逐渐设计出成功的设计作品。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关于小区绿地的规划,一般采用植物来衬托。另外还要采用其他的草坪等手段的应用。绿地主体千万不要单一,要采用高绿量的森林式和草坪的整体绿化相结合,不要单纯的依靠一种或几种。而且要懂得恰当的设计,使得整体体现的感觉是有节奏、有韵律的效果。
具体来说,比如在植物的种类选择上,要采用搭配式,也不能单纯的只选择一种或几种。为了尽可能符合大自然的生态效应,适合本地区植物生长环境,物种关系要和谐,可以选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类型搭配组合。这样更容易使得各植物之间健康生长,有各自的空间,充分利用阳光、水分、空气等资源。另外,在植物合理搭配上,也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花卉植物,绿叶和花朵的搭配有着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展现了四季景观的不同,使得生态效应更加平衡。在经济预算费用上,一般情况下,草坪的管理费用是其他乔木、灌木等植物的3倍之5倍左右,其发挥的生态效应等同于同样面积复合群落的一半不到。所以,在小区居民环境中,多种植一些芳香类的植被,比如、桂花、含羞草、夜来香等。同时,这些花草很容易带给人快乐的心情,能够舒缓神经,调节情绪。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于居住景观环境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者们也不断地探索如何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为社会的发展及进步,做出努力和贡献。同时,居住环境设计也成为一直可探索、可研究的综合性永久课题。探索研究如何建设高水准的现代居住小区绿色环保、舒适自如,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及人们的居住环境为目标,缩短人与大自然的距离,带领人们回归大自然、身临其境的享受生活,为实现人们共同的理想而努力,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因为过于的追求规范园林景观,所以忽略了野趣横生的自然特色。如出一辙的园林景观,让人感受不到地域景观和自然文化之美。
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只有在一个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才能使那些技术精湛思维敏捷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才能使他们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才能给他们提供崭露头角的舞台。事实上,由于景观产品可塑性空间较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因此,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各种优惠政策占据市场,景观作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规范行业管理,完善竞争机制,营造出“作品”、出“精品”的氛围,走规范化、市场化之路,完善竞争机制,使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园林绿化是对社会环境资本的投入,追求“档次”便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支出。决策者往往不考虑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盲目追求“档次”,没有处理好绿化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国园林行业应从法制和管理上推行园林环境效益的评价、计量,以便比较具体地反映绿化的经济效益,促进园林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分建,七分管”。园林景观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作。只有科学地管理与精心地养护,园林景观才能逐渐达到完美的效果。然而,在我国“重建轻养”的现象司空见惯,令人痛心的是投入了上亿元的园林景观建设,却因为缺少日常养护,使得辉煌一时的国际或国内难以维持“一流”的水平,发挥不出同样的效益。重视园林养护管理已成当务之急。
园林景观设计师常常忽略园林景观的功能却片面强调形式上的美,不考虑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层次的使用者的心里需求。设计师应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景观周边环境及对外交通等情况,建设停车场、运动场、游乐场,供老年、儿童休、青年闲娱乐,实现人与自然的对线 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 产生“特色危机”
决策者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方案构想。设计单位为了追求方案通过率,千方百计地迎合业主的思路,没有设计属于自己的园林作品,比比皆是的雷同景观作品,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设计师应插上信息时代的翅膀,极大地开阔的视野,综合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关注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打造属于自己品牌的园林作品。
生态理念已成为园林景观设计师内在和本质的设计理念,因为他符合久居空气污染的城市的人们企盼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的愿望。西蒙兹也曾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这就告诉我们: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的园林设计成为未来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因为其创造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而备受当代社会的认可。在这个返朴归真成为时尚的年代里,不久的将来生态园林又将是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应注重将生态科学技术和景观美学原则相结合,创造出在尊重自然基础之上的完美景观作品。生态设计应是所有的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普遍原则。遵循生命的规律,强调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例如,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循环使用材料,最大限度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能耗,极尽可能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竭尽全力保留当地传统文化特点,突出乡土气息。再如,一些景观设计项目,不仅能够通过雨水利用,解决大部分的景观用水,有的甚至能够完全自给自足,从而实现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
在部分地区中,每个景观元素彼此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特征相结合,构成人们所观察到的景观类型。对海外而言要能弘扬出中国特色,而对国内而言要弘扬出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但对本地而言则要弘扬出自我特色。因此,需要我们在规划设计当中能够积极的研究民族化、乡土化、个性化等方面的问题。
风景园林师首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将城市历史文脉融入园林设计,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进而将凝聚民族智慧的资源得以传承并转化成在当代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
近年来,城市住宅开发用地日趋紧张、土地价格日益高涨、水平发展绿化的空间越来越小,与此同时,私家车数量快速增长,居住区的停车位都由地面转为地下。因此,要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内提高绿化率,从而达到各类规划设计指标,并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要求,地下车库顶板绿化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车库顶板景观相对于地面景观受荷载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如何因地制宜地将设计与技术相结合,同时满足美观与功能的要求,成为实现车库顶板景观的关键。
车库顶板景观是随着城市密度的增大和建筑的多层化而出现的,是城市绿化向立体空间发展,拓展绿色空间,扩大城市多维自然因素,以车库顶部平台为依托,进行蓄水、覆土并营造园林景观的一种空间绿化美化形式。
主要为节约土地,增加使用空间,解决小区内日益增多的车辆,不得已而向下寻求拓展空间而形成的,应倡导创建生态城市,大力发展立体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质量而形成的。
地下车库顶板景观是在建筑物之上,具有明确的边界线,与地面景观衔接,是现代人们发展地下空间,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和场地功能性并存的景观形式。
各类人员主要的出入场所和活动休闲中心,故开发商以最大力度打造该景观区域,配置更多的园林小品景点,种植大规格的乔灌木,供居民观赏、休憩。
车库顶板景观工程的基本构造主要分为防水层、隔根层、排水层、过滤层、种植基质层和各类园林小品构件半岛官网。
车库顶板绿化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顶板荷载问题。在荷载允许的情况下,充分营造层次丰富的景观绿化效果。顶板的荷载量包括种植基质层的重量,排水、滤水层的重量,各类植物重量,风雨雪等给建筑物增加的荷载量,以及各景观活动场地、小品雕塑等对车库顶板的荷载量,同时也要求顶板的设计总荷载量要控制在建筑物的安全荷载量以内。
植物的透气性以及顶板的防水性是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的。为了提高顶板植物的绿化率,防止因种植土积水导致植物成活率低给顶板漏水带来隐患。在顶板土建结构施工完毕后,种植土回填之前,顶板必须要设计做好适当的排水过滤层等一系列排水措施,将水有组织地随排水系统排入雨水系统。
由于荷载的原因绿地覆土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要求植物造景要注重植物种类的选择。根据CJJ48-92《公园设计规范》对植物种植土层厚度的要求,种植层的厚度一般依据植物的种类而定:深根性乔木90~150cm、浅根性乔木60~90cm、大灌木45~60cm、花卉小灌木30~45cm、草本15~30cm。顶板覆土厚度应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以保证绿地的长期绿化效果。由于植物在经过几年生长之后会超出车库顶板的荷载要求,因此,植物不宜选择生长较快的种类。
华润凯旋门位于慈溪坎墩街道中央别墅区,该区域是慈溪目前高端房产最多,生态环境最优的居住区域。项目总占地面积6.5万m2,景观面积4.7万m2。建筑主要由3幢的小高层,10幢高层住宅组成,建筑采用ArtDeco风格。
园林景观为纯法式皇家园林风格,方案由著名设计公司ADI完成,我们公司负责该项目的景观工程设计。整个中心景观根据建筑规划承十字轴线对称式布局,且景观设计成台地式花园,与环绕在小区的车行道形成至少2.6m的高差。中央景观带设计有多处水法喷泉,中心景区有大型水法喷泉,北面有大型游泳池及更衣室。整个景观区基本都建立在地下车库顶板上。 3.2 解决荷载问题
该项目车库顶板绝对标高为5.0m,荷载允许最大覆土高度是1.5m,因此景观设计的完成面绝对标高基本都为6.5m。中心喷泉区域方案设计需要再抬高0.5m,做到7.0m,且局部绿化需要做微地形,覆土高度需要超过1.5m,大型游泳池的绝对标高则需要抬高至7.2m。如果按一般做法荷载会大大超过可承受范围,因此,降低荷载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为减轻荷载在设计上运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3.2.1 采用轻质材料填充来减轻荷载:设计在堆土造型覆土需要超过1.5m的地方运用EPS板(即泡沫塑料)填充在车库顶板与种植土之间(如图2)。填充EPS板时必须先保证这些植物生长发育的最少土层厚度,然后就可以考虑如何使用轻质材料代替土壤,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车库顶板荷载。此做法最大的优点是架空高度没有限制,容重足够小,施工方便,但是造价也比较高,要考虑到甲方的接受能力。适用于地库顶板上造型变化较大且堆坡不高面积小的地形。
3.2.2 设置架空层来减轻荷载:因中央雕塑喷泉及北面大型游泳池的荷载特别重,为了达到减轻荷载的目的,设计时将钢筋混凝土池底用砖混立柱做地垄进行整体架空(如图3)。架空层内的空间比较隐蔽,所以还可以作为机电设施的场所,如放置如一些水泵、变压器箱等辅助设施,同时也方便了今后的维修、保养工作。
3.2.3 采用钢结构来减轻荷载:对亭子、廊架这类具有一定竖向高度的构筑物,采用钢框架结构。钢结构相对于钢筋砼结构梁柱截面较小,通常是钢筋砼构件截面的50%以下,重量仅为钢筋砼重量的20%。同时石材外贴面材料进行干挂处理,施工方便,不仅减轻了荷载,也能避免石材泛碱的现象。需注意的是,这些小品构件应尽量布置在车库顶板的主梁、柱和承重墙上,这样有利于荷载的传递,提高安全系数。
3.2.4 采用轻质土壤减轻荷载:为使植物生长发育良好并能减轻车库顶上荷载,设计要求对种植土壤采用经过人工配制的合成土,能满足重量轻、排水性好、营养适当等要求。一般采用轻质骨料(如蛭石、泥炭、珍珠岩等)与田园土配合成,其干容重一般为7~15kg/m3,灌水后最大湿容重可增加20%~50%。
车库顶板排水形式是透水层加上排水边沟,具体做法是沿车库顶板周边设置排水沟,在顶板防水层以上设置一层200mm厚的透水层,透水层之上安装土工布,再覆土种植苗木,透水层的水顺坡汇集到排水沟,再接入小区已设排水管网。目前透水层常用材料有3种:排蓄水板、砾石(粒径15~25mm)、陶粒(粒径15~25mm)。本项目综合甲方的意见采用陶粒作为透水层。此种排水方式适用于大多数车库顶板排水,排水能力强、可靠。即使顶板有大面积铺装,只需将铺装区的放坡指向较低的种植区,雨水同样可以快速排除。
地库周边的土均为回填土,而且北面及西面的景观主入口大台阶都在地库边界线的位置,如不加处理后期容易引起不均匀沉降。因此,在设计时在地库周边所有硬质景观区域的地基都要求做打桩处理。具体做法:①地基处理范围:硬质景观区域地库边线实线范围内,自地库边缘线mm范围内。②地基处理方法:松木桩。③桩径150mm,长4000mm,正方形布桩,桩间距1000mm)。④桩顶绝对标高6.000。⑤打松木桩之前,回填土应满足压实要求(详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2.2.6条)。
为了整体景观效果,我们需要在入口及中央景观轴上种植大的乔木,在这基础上还要保证其安全性、合理性。我们根据建筑设计院提供的地下车库柱网图,将柱子的具置标注出来,结合柱网位置定点在柱网局部加高土壤种植大树,而且选择排水好、保水性好的轻质土,利用轻质土覆土造型,设计中考虑饱水荷载和正常荷载。除此之外,种植设计当中,对植物的特性也进行一定的考证,比如合欢的大量使用,合欢是开花植物,花期较长,形态优美,而且是浅根性植物,在较薄的土壤中也能茁壮成长,在华东地区长势良好。
本文以华润慈溪凯旋门为例论述了高档住宅区中对地下车库顶板景观绿化建造的一些问题,重点介绍减轻荷载、顶板排水、防止不均匀沉降、大树种植等方面的工程设计。为今后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和思索,做到优势互补、各取所长。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车库顶板绿化建设能与纯绿地景观绿化建设一样普及,施工更加简便、景观效果更好、风险系数更低、经济和生态效益也更高。
景观:(landscape)一词,因立场不同而对其概念的表述便有了多种内容。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标现象,或者是综合自然地理区,又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草地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
虽然景观的概念多种多样,具有模糊性与复杂性,但是对于景观设计师而言,对景观的理解是一定的。正如俞孔坚所言: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根据《牛津园艺指南》“运用天然的和人工的材料――泥土、水、植物、组合材料,创造各种用途和条件的空间。随着人们对待环境态度的改变,景观设计成为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也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与艺术。
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因现代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与以往的造园手法相比较,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创造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1
“景观设计的范围大到整个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小到通过调整钢管的大小位置以获得好的喷泉效果。”根据刘滨谊的“景观三元论”理论,景观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部分。2
景观环境形象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半岛官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物质环境。
大众行为心理是伴随着人口增长,现代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设计是物的人化和人的物化的统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从这个意义来说,设计人性化是人类设计本应具备的特质。中国古代哲人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便反应了对这种关系的辩证认识。景观设计作为设计的一类,也反映了这种统一。
设计是人的设计,即满足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又要满足人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设计的主体是人,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因此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这种尺度既包括生理尺度,又包括心理尺度。而心理尺度的满足是通过设计人性化得以实现的。
在景观设计中我们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安全、交往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在设计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景观应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多样的场所,以满足人们不同的生理活动需求,如运动,休息,交往等,在这些景观环境设计中应注意令人感到舒适的各种物理性指标:如光照、温度、湿度、噪音、通风等以及生理尺度与行为尺度的合理运用。尤其应对残疾人使用的景观场所给予更多的重视。
景观环境设计应该避免对人造成的威胁与伤害,保护自身安全和个人私密性,应当运用设计手段来增强人对于环境的定向与认知能力。
人是社会的,“社会是人们在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3
景观环境是人们活动的场所,更是交往的空间。因而景观设计应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交往空间,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尊重侧重于心理的感知与精神的共鸣,是建立在交往的基础之上,获得社会与他人对自身的认同感。
城市公园应是城市形象与内在精神的体现。城市是有特征的。城市公园应与城市特征与形象融为一体才能使城市特色得以体现,使市民为之自豪。
对于城市公园而言,“人”所指的是公园的服务目标群体,这群人的性格特征影响着公园的品质与内容。对于比较大年龄群体的居住为主的区域而言,具有怀旧特色的公园能唤起他们的情感记忆,对于以年轻人居住为主的区域,具有活力,动感、富有时尚气息的公园,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同。
每个公园它都有与之对应的空间构成形式,但并非每一个公园都是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形式,或者国外的造园手法,而应根据不同的场所选择对应的构成形式。
易识别的公园不仅是因为景观与其他公园的景观有区别,而在于它的唯一性。有特色的公园能够带给人们一种归属感。设计公园时我们应从5点来考虑:路径、标志、节点、区域和边界。因地制宜,提高可识别性。
应该给人以美的享受,并获得愉悦感。设计师应以大众的美感需求为出发点,运用艺术手法来形象生动的处理景观中得每一处细节。
空间的大小不仅给人实用的场所,还对人的心理与情感具有很大的影响。过于宽大与高耸的景观会给人一种渺小感,缺乏掌控感。还会加大人际间的距离,使人不易交流与亲近,增加了距离感。相反,合适的尺度空间往往给人感觉更舒适、亲切、更易与人交往。所以,公园并不一定要求大,即便是综合性的大型公园,也可通过功能分区来规划适宜的具有人性化尺度的公园场所。
2.《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年10月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