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农企发〔号)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农办企〔号)的要求,我部组织制定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书编写导则》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写导则》,现予印发,供各地在工作中参照。
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农企发〔2012〕4号)文件及其所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一般应包含以下内容。
应当根据国家(主要是农业部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要求,结合遗产地保护与发展的情况进行阐述,并围绕保护对象的相关特征及政府工作,阐述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列出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具有指导、约束、参考作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政府(部门)规划和其它相关文件。
1.科学性。规划编制应对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及其价值进行科学分析,对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科学评估,保护与发展目标和采取措施力求科学合理。
2.前瞻性。规划编制应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要求和遗产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出发,力求高起点,注重长期目标的实现,确保规划在较长时间内具有指导作用。
3.代表性。规划的编制应当充分听取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规划的实施应当能够在农业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保护的同时,让遗产地居民和保护者获益。
4.实用性。规划编制应针对遗产特点确定目标与措施,并注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遗产保护与地区发展的协调,注重本规划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使目标可检查、措施可操作。
一般要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时段,或近期、中远期两个时段,全部规划期一般为10年左右。
说明规划编制的思路、方法与流程。一般应包括基础调研、基础分析、目标确定、规划编制方法与核心内容、征求意见、评审验收、审批发布等。
本章主要是在实地调查、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全面分析遗产的基本特征、核心价值以及保护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1.起源与演变。阐述遗产的起源与演变历史,并分析演变过程中的自然与经济社会影响。
2.系统结构。根据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从生态系统与景观、农业生产、知识与文化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3.系统特征。根据农业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从活态性、动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可持续性、濒危性等方面,阐述遗产的特征。
1.生态价值。从遗传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与适应、病虫草害控制、养分循环等方面,评估该遗产的生态系统功能价值。
2.经济价值。从原材料供给、产品生产、景观展示等角度,评估该遗产的经济价值。
3.社会价值。从生计维持、社区服务、社会关系、劳动力结构、妇女地位、社会和谐等方面,评估该遗产的社会价值。
4.文化价值。从精神依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角度,分析遗产在文化传承、文化繁荣等方面的价值。
5.科研价值。从史实考证、遗传资源、生态功能、社会结构、经济形态等角度,分析遗产在农业历史、农业生态、农业经济、农村发展、民族生态、人类学等领域科学研究的价值。
6.示范价值。从传统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保护途径的推广等角度,分析遗产的示范价值。
7.教育价值。从人与自然和谐、历史价值等角度,分析遗产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自豪感提升的教育价值。
1.遗产的重要性。通过上述价值的分析,从历史地位、区域地位、潜在价值等角度说明该遗产的重要性。
2.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现行政策、价值观念、比较效益、自然演变趋势等方面,分析该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本章主要是在实地调查、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全面分析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
从工作基础、区位条件、基础设施、品牌建设、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保护与发展的难易和效益显现、市场前景、自我维持能力(可持续性)等方面,分析该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从国内外关注、国家政策、社会认识、市场需求、地方发展战略等方面,分析该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机遇。从技术、人才、观念、市场、地方发展战略、产业发展风险等方面,分析该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挑战。
本章主要是根据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基本要求,立足实际情况,确定保护与发展目标、原则,划定遗产地范围,确定功能区。
1.总体目标。明确给出通过规划实施,在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景观保护和生态产品开发、休闲农业发展以及文化自觉、参与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总体目标。
2.阶段目标。明确给出不同时段在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景观保护和生态产品开发、休闲农业发展以及文化自觉、参与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阶段性目标。
1.保护优先、适度利用。说明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强调在保护基础上的利用,以实现遗产地在生态经济与社会层面上的可持续发展。
2.整体保护、协调发展。强调农业文化遗产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融合生态、环境、景观、文化与技术等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特质,要实现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
3.动态保护、功能拓展。强调农业文化遗产是一“活态”、“多功能”的农业生产系统,注意在保持农业生物多样性和农业文化多样性基础上的动态保护与功能拓展,以提高系统效益和适应能力。
4.多方参与、惠益共享。强调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惠益共享机制的建立,以提高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和发展利益分配的公平性。
1.区域范围。以地图绘图方式准确划出遗产地的整体范围和核心保护区域范围,并描述所涉及的自然区域与行政区域。
2.功能区划分。按照保护与发展协调的要求,明确划定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景观保护的区域和生态产品、休闲农业发展的功能区。
本章主要是根据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阐述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景观保护的基本目标、主要内容与具体措施、行动计划。
1.保护目标。从生物多样性、农田生态环境、资源消耗、生态文明等角度,按照规划时段的划分,尽可能定量地说明农业生态保护的基本目标。
2.保护内容。从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管理、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方面,说明农业生态保护的主要内容。
3.保护措施与行动计划。尽可能详细给出农业生态保护的措施与分阶段行动计划,明确责任部门。
1.保护目标。从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形式等角度,按照规划时段的划分,尽可能定量地说明农业文化保护的基本目标。
2.保护内容。从遗址、古建筑等物质性方面和传统知识、传统技艺、乡规民约、民俗节庆、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性方面,说明农业文化保护的主要内容。
3.保护措施与行动计划。尽可能详细给出农业文化保护的措施与分阶段行动计划,明确责任部门。
1.保护目标。从生态景观和乡村景观等角度,按照规划时段的划分,尽可能定量地说明农业景观保护的基本目标。
2.保护内容。从农、林、水、草等生态景观和村落、古建筑等文化景观方面,说明农业景观保护的主要内容。
3.保护措施与行动计划。尽可能详细给出农业景观保护的措施与分阶段行动计划,明确责任部门。
本章主要是根据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阐述生态产品开发和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主要内容与具体措施、行动计划。
1.发展目标。从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品牌打造、产品认证、产业延伸、市场开拓、产品与产值等角度,按照规划时段的划分,尽可能定量地说明农业生态产品发展的基本目标。
2.发展内容。从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品牌打造、产品认证、产业延伸、市场开拓、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等方面,说明农业生态产品开发的主要内容。
3.发展措施与行动计划。尽可能详细给出农业生态产品开发的措施与分阶段行动计划,明确责任部门。
1.发展目标。从景点与线路设计、接待设施、品牌打造、产品设计、解说与指示、市场营销、社区参与、游客和产值、与相关旅游资源的融合等角度,按照规划时段的划分,尽可能定量地说明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
2.发展内容。从景点与线路设计、接待设施、品牌打造、产品设计、解说与指示、市场营销、社区参与、游客和产值、与相关旅游资源的融合等方面,说明遗产地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3.发展措施与行动计划。尽可能详细给出遗产地旅游发展的措施与分阶段行动计划,明确责任部门。
本章主要是根据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要求,阐述文化自觉和经营管理能力建设的基本目标、主要内容与具体措施、行动计划。
1.发展目标。从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与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参与保护与发展积极性等角度,按照规划时段的划分,尽可能定量地说明遗产地管理者和居民文化自觉能力提升的目标。
2.发展内容。从提高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与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各利益相关方特别是社区居民参与保护与发展积极性等方面,说明遗产地管理者和居民文化自觉能力提升的主要内容。
3.发展措施与行动计划。尽可能详细给出遗产地文化自觉能力提升的措施与分阶段行动计划,明确责任部门。
1.发展目标。从农业生产技术、多种经营、经济活动参与、实际收益等角度,按照规划时段的划分,尽可能定量地说明遗产地管理者和居民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目标。
2.发展内容。从提高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与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各利益相关方特别是社区居民参与保护与发展积极性等方面,说明遗产地管理者和居民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主要内容。
3.发展措施与行动计划。尽可能详细给出遗产地管理者和居民文化自觉能力提升的措施与分阶段行动计划,明确责任部门。
本章主要通过趋势分析、情景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本规划实施的风险与效益。
从自然条件变化(如自然灾害等)、人为影响(如政策调整、决策失误、管理失效、外来文化冲击、观念改变)、市场变化(如产品价格、游客数量等)等角度,分析本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风险。
1.生态效益。从生态文明意识、生物多样性、农田生态环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资源消耗、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等角度,分析本规划实施的生态效益。
2.经济效益。从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多功能拓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市场开拓、市场波动应对、经济系统的稳定性等角度,分析本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
3.社会效益。从社会影响、文化自觉与自信、农民就业、农产品安全、贫困缓解、妇女地位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生计安全、文化传承、社会系统的稳定性等角度,分析本规划实施的社会效益。
针对规划实施的要求及风险分析结果,可着重从四个方面阐述本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bob半岛在线登录。
从明确规划的法律地位、制定相关保护条例和管理办法(相关的优惠政策、激励机制与奖惩措施、监督检查与定期报告制度)等角度,说明本规划实施的政策保障措施。
从责任主体、建立相关机构、加强相关合作等角度,说明本规划实施的组织保障措施。
从基础性调查研究和分析、技术规程与技术指南的制定、监督管理的指标体系、保护与发展的关键性技术研发、保护与发展专家咨询机构建立等角度,说明实施本规划的技术保障措施。
从政府支持(包括相关政策、补贴bob半岛在线登录、项目等)、社会支持(包括捐赠、企业资助和收益反补等)、市场开拓等角度,说明实施本规划所列项目的资金筹措渠道。
包括区域范围、地形、功能分区、农业生态保护布局、农业文化保护布局、农业景观保护布局、生态产品发展布局(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发展布局图等。
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农企发〔2012〕4号)文件及其所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书模板》,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书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采用“省级地名+遗产区域地名+遗产主要内容+农业系统”形式命名,如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农业系统,特别注意农业文化遗产的系统性、复合性,不应使用地方名、农产品直接命名。
以地图绘图方式准确划出遗产地的整体范围和核心保护区域范围,并描述所涉及的自然区域与行政区域。
简要介绍该农业系统的基本结构、特征与保护意义(一般字数控制在1000字以内)。
明确遗产保护与管理的主体(一般同申请者)bob半岛在线登录、主要责任部门(一般为农业管理部门)、主要合作单位(遗产所在地基层政府以及文化、旅游、环保等部门)与技术支持单位(对该遗产保护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的科研教学单位或社团组织)。
简要介绍该区域范围内的气候特征、土壤背景、生态环境条件,特别是对遗产产生重要影响的自然因素。
简要介绍遗产所在地区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水平,尤其要关注农业生产状况与经济贡献;简要分析人口组成、劳动力结构状况;简要介绍民族成分。
本部分重点描述农业文化遗产基本特征,特别注意与农业文化遗产基本标准的条款相对应。
较为详细地介绍遗产系统的农业特征,包括农林牧渔等方面的主要与重要产品的品种类型、种养制度等。
较为详细地介绍农业生产系统中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相关生物多样性,注意生物名称的科学化与规范化,阐明主要的生态环境情况。
介绍遗产所涵盖或涉及的主要传统农耕技术、水土资源管理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和自然灾害防御技术。
介绍农业系统所蕴含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传统知识、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的传统知识以及确保系统稳定演进的相关乡规民约,要以实地调查和科学分析为基础,严禁杜撰。
重点介绍遗产所涵盖或涉及的地方特色农耕文化表现形式,如节庆、习俗、饮食、服饰、建筑、歌舞等bob半岛在线登录,并适当分析与农业文化遗产的关系。
明确指出农业系统长期演变过程中,上述景观、技术、知识、文化等体系中所蕴含的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资源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独特创造。
通过与国内相同或类似的系统比较,明确指出该系统及其所包括的技术、知识、物种、产品、景观、文化等的独特性。
本部分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文献学、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等为基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科学评估遗产的多功能性与保护的重要性。
阐述农业系统的主要农产品及其特色,分析在保障当地居民的粮食与食物安全和生计安全、原料供给、人类福祉方面的价值;运用农业经济学等方法,综合分析对农民收入、地方经济的贡献。
利用生态经济学等方法,分析该系统在遗传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与适应、气象灾害规避、病虫草害控制、养分循环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
重点分析该系统在社会组织、精神、宗教信仰、生活、艺术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价值。
从农业多功能性出发,并结合遗产地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分析该系统在促进地方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稳定繁荣方面的价值,以及在发展休闲农业方面的资源潜力、维持生态安全的作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
重点分析该农业系统及其所涉及的生物、文化、技术、知识、景观等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与美丽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战略意义。
本部分重点从该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内外部两方面,分析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压力背景下,长期维持和永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挑战与机遇。
重点从该系统所包含的生物、文化、技术、知识、景观以及主要产品和服务等出发,分析该系统在应对生态、环境、气候、经济、社会等变化的适应能力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点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外来生物入侵等影响,以及市场化、城镇化、工业化以及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等对该系统稳定所产生的影响。
重点从国家与地区发展政策、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保障、生态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系统未来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前景。
着重从基础调查、科学评估、价值挖掘等方面,介绍所开展的发掘工作,从制度、措施、规划、人才、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介绍所开展的保护工作,从科普、宣传、培训等方面介绍所开展的传承服务工作,从特色产品开发、休闲农业发展等方面介绍所开展的利用工作。
着重从基础调查、科学评估与价值挖掘等方面,提出拟进一步开展的发掘工作,从制度、措施、规划、人才、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拟进一步开展的保护工作,从科普、宣传、培训等方面提出拟进一步开展的传承服务工作,从特色产品开发、休闲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出拟进一步开展的利用工作。
主要包括二大类:一是区域范围图、地形图bob半岛在线登录、系统结构图、功能分区图;二是特色物种、产品、工具、景观、文化活动以及保护与利用活动的图片或照片。
主要是以该农业系统及其所包含的产品、技术、景观、文化等为核心所获得的荣誉、奖励、认证以及科学研究成果证明。